关于洗脑式广告的一切争议,其实是碎片化传播和中心式传播的殊死搏斗的外部体现,也是我们抵抗粉尘化媒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一
在某波洗脑式广告推出后,zaker新闻客户端推出了投票,结果令人惊叹,几乎是50%对50%,这是一个大家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同时意味着这种主题野蛮、方式粗暴、具有超叠加效果的广告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受欢迎。
天下苦碎片也久矣,尤其是在碎片化向粉尘化转化的当下。
有很多营销人都喜欢绘声绘色的讲所谓社区化营销的威力,但事实是,社区化媒体本来挺好的,但完全没有确定性。同时用户对营销化的文章越来越反感,尤其是小清新的社区/社交媒体变得日益油腻的当下。
业内人士感慨,现在太碎片了,要做出一条具有公众影响力的话题文章概率极低,只能是小范围行业内自己热闹一下,而且一波波被割韭菜薅羊毛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所谓社会化营销+碎片式传播了。
过度商业化的直白的广告,或许令人烦躁,但碎片化的“软”广告,岂不是更令人反感,让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充满怀疑?
二
从纯商业的角度——碎片化媒体除了容易引起这个被太多商业和隐形商业信息灌脑并因此高度警觉的消费者的本能厌恶和防范之外,关键是它们不具备准确传达核心信息并引爆的能力。
它便于表达也可以传递,但是信息会在传播中不断的失能和失真,最终会变成一个和开始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不可靠和不确定性是广告主的大忌。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为碎片化传播的非实时和同步性,使得其具有发酵功能但没有引爆效果。
洗脑广告存在,是因为传播效能强大,但更因为它简单,且不带掩饰。
三
为什么有50%以上的人并不排斥洗脑广告呢?很大的一个可能性是——人的天性都喜欢简单明确的生活。从哲学意义上说,对确定性的追求是90%人类的天性。
中心化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你确定性的信息,让你基本不用选择。
简单直白的洗脑广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封闭排他性、循环论证、利益承诺、咒语化、重复性。
即便如此,户外广告的“打扰”并不反人性。相反,户外墙体广告本质上是由广告主发展出一套符合人性需要的逻辑和利益,在每天走路往返这样一个大脑空白,意识拦截能力相对放松的时段,日复一日,循环论证,从而让用户进入条件反射和催眠状态。
支持洗脑广告的传播逻辑的底层理论架构是定位理论和心智学说。换言之,只要反复叩击你的心智,直到你开始“有点烦”的时候,它就成功了,因为你记住了,而碎片化传播的东西,99%你记不住。
现在是一个消费时代,随着智能化商业基础设施的铺设,有更多的、无穷尽的选择是时代的进步,但这也更需要有人化简为繁,直接告诉消费者必要的核心信息。
要么在激亢的超叠加式冲击波下high至高潮,要么就在充满油腻气息的粉尘中呛咳至死……在这个时代,你别无选择。
微信扫描关注和创传媒官方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